品老白茶的六大滋味特征

laobaicha66

本文由福鼎白茶网编辑(微信号:ja060809),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到朋友圈!福鼎白茶网(www.fuding.tv)专为广大茶友了解福鼎白茶及福鼎的各类特产,也为福鼎的家乡人们来更加透彻的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


为什么有些老茶友喜欢用茶气强弱去判断老白茶优质与否?还有怎么辨别白茶滋味的浓淡、厚薄与茶气呢?中国茶文化就说说白茶茶汤的“饱满度”和“浓淡度”以及他提到的老白茶绵、柔、滑、甜、活、厚这六个特征表现吧。

20191211162234.jpg

品茶第一步:分清茶汤的浓淡、厚薄!

“饱满度”和“浓厚度”?

首先,“淡而不薄”、“浓而欠厚”这两个词是跟茶汤的“饱满度”和“浓淡度”有关,就是所谓的茶滋味的两大识别维度:浓和淡、单薄和厚实。浓和淡是由泡茶时的投茶量及出汤时间决定的,茶叶的各种内含物给我们舌面上各个反应区的滋味反馈是不同的:

 

氨基酸——鲜,

咖啡碱——涩,

可溶性糖——甜,

茶多酚——苦,

芳香物质——香,

果胶物质——绵柔,

茶氨酸——爽。

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,构成了茶汤的苦涩滋味,也就是我们常常能感受到的所谓浓淡度,说白点,茶叶放多了或者坐杯时间久了,苦涩味就重一些,味道就浓一些。单薄和厚实,就是指的茶汤的饱满度。氨基酸、可溶性糖和果胶,是决定茶汤饱满度的主要物质,氨基酸多,茶汤滋味就丰富,可溶性糖多,茶汤口感就会甜润;果胶多,茶汤口感就稠滑。这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春白茶,它喝着鲜、爽,顺滑,清甜,氨基酸多的原因。

 

我们常常品饮白茶的时候,多用的是啜饮法:首先含一口茶汤,不要下咽,用舌头在茶汤里前后翻卷,打几个滚。其次,轻轻往里吸气,你会感觉到茶汤在口腔里碰撞,此时香气渐出。然后把茶汤卷到舌面上,去感受它的厚度。最后,咽下茶汤,感受喉咙间的变化。在这个过程中,可以充分感受到茶汤香气的层次,茶汤的浓稠度与滑度,茶汤的喉韵,以及丰富的内质变化。人的舌面是一个强大的反射区,舌尖感受甜味,舌心感受鲜味,舌前侧感受咸味,舌后侧感受酸味,舌根感受苦味,对应着茶内含物的各个滋味,相得映彰。

浓淡只是一个感受刺激而已,饱满度才是评判白茶品质好坏的关键

20191125153135.jpg

不过,喝多了你就会明白,你所谓的淡和浓,只是自己舌面上的一个感受,不能作为判断茶叶品质的依据,茶滋味好坏看饱满度,这又要牵扯到原料、工艺、产区的其他问题了。

相比于岩茶、普洱茶、龙井茶、铁观音,白茶不以力量与厚度见长,它有着原汁原味的本色,清新淡雅的鲜爽,好似雨过花落的清香,这就是淡而不薄。滋味的浓淡只与投茶量和冲泡时间相关,比如有些人泡白茶第一泡香气高浓,后几泡失了后劲,但并不能说他的茶不好,大多香气清幽持久,口感醇厚爽滑,才算是真正好茶。

 

再者说茶汤的浓淡,是很容易辨识出来的,但茶汤的厚薄,则需要靠经验的积累,长期品饮形成的感官记忆和舌头的敏感度。这就是为什么我老是强调新手别去品鉴老白茶的一个原因,饮者境界未到,真正遇上陈年茶宝,心境不能相应,恐怕也是“猪八戒吃人参果”,不得要领,品茶急不得,要循序渐进。

20191129114057.jpg

还有茶气,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,每个人的品饮水平,身体体质不同,因此对于茶气的强弱感知能力肯定不同,用这个去评判茶的好坏,真的太失偏颇!

 

老白茶的六大滋味特征,都是主观感受!

这位茶友前面提到的老白茶的六大滋味特征:绵、柔、滑、甜、活、厚,还是那句话,都是个人主观的感受,适口而珍。不同的加工方式、不同的茶树品种、不同的产区、不同等级的原料、年份,做出的白茶真是千变万化,一个师傅同时期做出的两个茶饼都有不一样的滋味,谁能打包票说,满足这六大滋味特征的老白茶就一定才算好?

白茶里的内含物质随着年份的增加,会慢慢出现变化,也正是因为这些变化,所以老白茶和新白茶才会各不相同。新白茶充盈鲜爽的气味,冲泡时气味慢慢融入茶汤,饮上一口,只觉得唇齿噙香,春风拂面。老白茶则醇和甘甜,犹如丝滑的绸缎绕在唇舌之间一般,茶汤醇厚稠滑,滋味难分伯仲。别纠结,品茶慢慢来,茶汤的滋味变化多端,需要日积月累的修炼!

本文全部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作分享交流之用途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